近日,省委改革办会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五大环境省级牵头单位评选出第二批“最佳实践案例”。今天,我们大家一起来看法治环境入选单位的经验做法:
针对省委“一号改革工程”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出新的更加高的要求,省公安厅积极谋划、系统布局,在全国首创“浙江知产警官”项目,整体构建以“浙商品牌保护、企业风险防范、区域产业治理、专业力量建设”等四大行动为载体、打防治建一体推进的企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新体系,把公安机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打造成营商环境核心竞争力,改革做法和成效得到企业认同和党委政府肯定。
一是主动受案。牵头达成公检法管辖共识,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报案门槛,应受尽受。
三是主动出击。持续开展护航“浙商”行动,全链打击全国各地制假源头,“虽远必诛”。1-8月份,全省侦办浙商被侵权案件188起,跨省收网410次,抓获嫌疑犯752名,有力保护117个浙商权益,挽回损失7.93亿元。
一是建立全省知识产权易受侵害企业名录。通过全面走访形成全省知识产权易受侵害企业名录1560家,其中商业机密刑事保护重点企业400家。
二是指导企业构建防范体系。开展企业商业机密刑事风险体检,建立“一企一册”防范方案,完善企业与员工补签保密协议、增设竞业限制条款。
三是建立企业风险事件快速处置机制。跨前一步帮企业排查风险,将梳理出的700余名风险员工纳入着重关注,阻止了21起正在发生的商业机密侵权行为。
一是对区域特色产业重点保护。确定西湖龙井、南湖版权、横店影视等25个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矩阵,及时传递个案风险。
二是对低端集聚产业以打促治。对长期被外界诟病的低端落后产业矩阵,全力以打促治,严防形成犯罪洼地。其中嘉兴公安侦破盗版果麦文化公司《曹操》版权案,招引果麦文化在南湖设立子公司,推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,实现“破获一起案件、引进一家公司、服务一个产业”的效果。
一是建立专业队伍。全省两批次组建200名“浙江知产警官”,深入园区、企业,开展警务联络工作。
二是建立专家团队。组建浙江公安知识产权犯罪侦查联动支援专家组,集中专业优势,高效办理疑难复杂案件。
三是建立培育机制。会同浙江警察学院,建立“知产警官”培育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,推动队伍的科学持续发展。
省司法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决策部署,深化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,坚持执法为民,创新推行告知承诺、合规指引、综合查一次、无感监管、首违不罚、简案快办等柔性执法方式,聚力以高水平执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深化减证便民措施。出台《关于全面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实施建议》,实现地方设定证明事项“清零”,告知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拓展至102项,今年以来,全省各地通过信息共享、告知承诺制等办理证明事项占比达98.2%。推进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。出台《关于加强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强化高频涉法风险的行政指导和法律服务,推动行政执法从“事后处罚”向“事前指导”转变。目前已编制《金华市快递行业合规指引》等7部合规指引,推动企业依法合规经营。
全面推行“综合查一次”。梳理高频执法监管“一件事”75件,统筹执法监管计划和任务,完善多跨协同执法机制,实现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、一次到位”。今年以来,全省开展“综合查一次”2.7万次,减少扰企扰民20.55万次。该做法写入国务院相关文件,在全国复制推广。深化涉企“无感”监管。强化部门协同,深化“信用+监管”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、远程监管、移动监管,针对新经济、新业态创新设置“观察期”,实施审慎监管。推行“行政行为码”,依托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生成监管代码,初步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在线运行、留痕可溯、监督预警,目前已赋码174.34万个。
全面推广“首违不罚”。推行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,细化轻微违法情形,依法制定从轻、减轻、免罚标准,推动全省24个执法领域明确335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。大力推进“简案快办”。推动行政处罚案件应简尽简,推行电子送达、电子缴纳。目前全省简易程序掌上办理率达94%。积极开展行政调解。上半年,全省受理行政调解案件56.8万件,调处成功32.3万件,其中行政争议调处成功9744件。深化全流程行政复议调解,90.1%的案件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实现“定分止争”。推行信用修复。探索实施“三书同达”,向违法企业制发《行政处罚决定书》同时,一并送达《行政合规建议书》《信用修复告知书》,助力企业修复信用。数字赋能执法监督。加快构建“执法扰企”监督模型和执法态势分析制度,对执法行为实现实时监测、在线预警、监督纠正,今年已在线监测处置涉企涉嫌行政违法线余条。
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。省法院围绕五个聚焦,推动执行核心业务流程再造、制度重塑,扎实推进执行“一件事”改革,为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助力。今年以来,全省法院执行到位621亿元。
一是开展执前督促、执源治理试点。发挥党委领导下县乡村三级主体的引导职能,执行案件数降幅全国第一。
二是构建法院内部“立审执破”一体化机制。有效推动全省民商事自动履行率提升4.7个百分点。
一是构建多跨协同财产查控机制。对接公安、自然资源、住建、税务等数十家协作单位,率先实现省域财产查控“全网办”。
二是首创“云执车”和船舶在线扣押机制。破解流动财产查控处置难题,实现机动车和船舶在线扣押、就地扣押,扣押率和处置效率大幅提升。
一是不断丰富助企纾困工具。对诚信但经营暂时困难的企业,灵活采取“活封”“活扣”措施,打造“执行和解监管平台”,入选全国法院助力中小微公司发展三大创新机制;创设助企纾困“输氧玻璃罩”机制,入选2023年度最高法院能动司法(执行)十大典型案例;开展助企纾困集中执行行动,为中小微企业回笼资金49亿元,1624家中小微企业得以重生。
二是积极推动执行转破产。“僵尸企业”有序退出市场,盘活土地资源约3万亩,助推“腾笼换鸟”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。三是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发布《助企纾困促发展实施意见》,畅通信用修复渠道,今年已移出失信名单超1万人次。
一是启动不动产司法处置改革。实现一窗受理、一门联审、一次办结、一链服务,处置用时缩短40%,平均用时从20天缩短至2天。
三是研发涉众案款发放应用。创新案款发放方式,已向遍布全国的206万当事人发放125亿元。
一是实行终本案件智能核查。对111个执行办案节点进行智能判定、查漏补缺,确保结案前应执尽执。
三是构建执行全流程质控监督管理系统。探索节点自动推进、质量全程可视的数字时代执行新模式。
今年以来,湖州市针对新兴起的产业制度支撑不足、同类企业违法问题趋同、企业涉诉风险高度集中等3大问题,创新法治增值服务模式,探索构建“一个机构统筹抓、一个中心集中办、一套清单明规则、一批指引亮红线、一张图谱导方向、一支队伍聚合力”“六个一”重点产业合规体系。
市、县两级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协调机制,组建第三方评估机构。市级层面建立产业合规指导委员会,各区县组建合规联盟,实现党委领导、政府推动、司法支持、社会参与“全贯通”。市“两办”出台全省首个《推进产业合规体系建设的意见》,同步制定企业试点实施方案、评估方案等配套文件。聚焦车联网、新能源、童装、电梯、绿色家居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6大特色产业,选取125家企业先行开展试点,首批培育企业合规员60名。
一是抓好源头治理“防风险”。依托产业图谱,对市场主体涉诉风险实行动态监测、自动预警。今年以来,6大产业民商事案件量同比下降24.1%,减少企业损失1.32亿元。
二是抓好过程控制“强内力”。编制分领域产业合规指引,将合规要求系统嵌入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。
三是抓好执法监管“提质效”。创新推出产业合规监管“一件事”应用场景,梳理执法监管事项376项,100%纳入“综合查一次”范围。今年以来,相关产业开展综合检查96次,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1%,整改问题近200个。
一是为新业态发展强化制度保障。针对新经济、新业态发展中制度缺失难点,完善政策引导机制。如,德清车联网产业探索编制合规指引,研究制定管理细则,出台2部区域标准,助力县域国家级产业先导区建设,相关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。
二是为产业合规搭建集成平台。构建区县合规中心、重点产业园区和协会分中心矩阵,完善6项工作机制,实现综合受理、合规评审、奖补获取、行政监管、律师体检等业务“一窗”办理。
三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增值服务。指导律所开发20多种合规产品,破解中小企业合规建设成本高、负担重等问题。强化公检法司联动,推进“三官一律”入企,精准提供法治体检6000余次,处理问题困难4600多个。
嘉兴市聚焦民生诉求、企业需求反映难、处置难、感知难等问题,以国办、省两办部署推进12345与110高效对接联动为契机,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,市“两办”出台细则,创新打造“民声一键办”工作机制,实现企业群众呼声一站集成、一键直达、一办到底,全力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。相关做法成效得到省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王成国,副省长、省公安厅厅长杨青玖批示肯定。
一是建强“一个中心”。参照公安模式,对“市-县-镇”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做改造提升,强化7×24小时线上线下值班值守,全时全量接收、流转民声事项。
二是畅通“一条通道”。实现12345、110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三方信息相互连通,通过增加接报提示音、弹窗等功能,确保民声事项即时受理、即时流转。
三是厘清“一张清单”。厘清三方平台联动流转事项清单,针对性质不明、边界模糊、职责不清的,建立首接责任制,由首接部门先期受理,事后分类推送、协同解决。四个月以来,12345、110与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流转事项5.71万件。
一是处置专业化。针对专职队伍组建之初处置能力不够问题,由属地派出所通过“双处警”“跟班作业”等形式进行传帮带。统一标志标识和装备配备标准。
二是处置智慧化。建立前后方一体化支撑机制,打造“警云达”远程应用,一键连通职能部门在线协同处置,随时应对突发状态。
三是处置协同化。吸收“蓝天救援队”“老娘舅”“民声大姐”等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力量,协同开展群众受困施救、矛盾纠纷化解、心理健康疏导,打造成“1+N”协同处置体系。目前,全市已建立72支985人即时响应、协同处置队伍。
一是专人跟进。建立当事人满意评价机制,对于不满意事项,落实“提级、盯办、销号”,按照“一事一策一专班”,逐一攻坚,限时销号。
二是考核倒逼。在全省首创签收率、反馈率、分流率、回流率、办结率、投诉率“六率”质效评估机制,纳入平安考核,通过“一周一督查一通报”,倒逼各地推动落实。
三是科技赋能。充分的发挥多平台数据集聚优势,打造全周期预测预警驾驶舱,建立风险研判预警模型,开展趋势性研判,为防范化解基层治理中的明显问题提供指引。截至目前,各类“民声”事项办结率达98.1%,其中现场办结率达85.9%,群众满意度达到99.1%。
金华市块状经济特征明显,今年以来,聚焦企业经营中触规触法共性风险较为突出的问题,以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改革为突破口,以点及面,系统推进,做优从“一个企业”到“一个产业”的法治增值服务,奋力助推“两个健康”发展。目前,全市已发布快递、水晶、园区等产业合规指引11部,吸引26家重点企业、4个产业园区开展合规示范建设。
更新执法理念。从单纯追求“行政合法性”转向“行政正确性”,变重惩罚为重矫正、重康复、重预防。针对快递管理相关规定涉及的10多部法律和法规,从业者难以精准把握涉法风险点,率先制定《金华市快递行业合规指引》,重点对实名收寄、防盗防诈等29个环节进行规范。经合规治理,全市快递行业涉毒类犯罪下降90%,诈骗、盗窃类犯罪下降50%。
再造执法流程。梳理公布涉及12个部门78个事项的第一批合规指导清单,探索形成申请、评估、听证等“八步工作法”,实现合规工作标准化、规范化。变革执法方式。实施惠企柔性执法,将合规体系与“双随机”监管、轻微违法免罚等机制挂钩,减少执法“扰企”,提升执法“温度”。
点上突破。对合规意愿强,特别是无意间“踩雷”涉案且具备合规条件的企业,先行开展合规。目前全市已对34家涉案企业实施合规整治,实现“司法康复”。
由点到面。从个案中找共性问题,制定合规指引,推动全行业规范提升。浦江县某水晶企业园盐酸、硫酸使用不规范,开展合规整治,合规成果迭代升级为《金华市水晶行业合规指引》,免费提供给2000多家企业使用,直接降低合规费用800多万元。
由面到域。聚焦“一县一品”,推动兰溪纺织、东阳红木、磐安中药材等产业开展合规;探索制定全省首个园区专项合规指引,引导义乌陆港电商园、金磐开发区数智产业园等园区企业依法有序经营,大幅度降低了用工、税务等领域违法风险。
专班推进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格外的重视,亲自推动,专门成立了由7位市领导、18家单位组成的合规领导小组,实体运作,全周期闭环落实。
数字赋能。打造“合规一件事”平台,联通执法部门、企业、第三方单位,整合协同治理、法律服务、文书解析等功能,构建合规事项“数据池”。
多元共促。组建合规专家库,成立百人合规律师服务团,打造多家合规中心,为产业合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。
嵊泗县聚焦乡村民宿发展和监管难题,探索海岛民宿合规运营、政府部门合规履职的“政企双向合规”模式,优化海岛民宿“全生命周期”服务。截至目前,嵊泗县民宿业解决就业6000余人,占全县渔农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,户均净收入超过16万元。
一是优化制度设计。聚焦违规经营、卫生安全等方面常见法律风险,收集全县近1000家民宿经营的共性问题,制定5方面24条海岛民宿经营“全生命周期”合规指引。
二是强化合规审查。依托全国第一个民宿业政企双向合规审查中心,建立民宿领域合规管理体系,明确组织责任构成、风险处置流程、文化建设路径等3方面8条通用规范,发现并整改民宿开办、经营等过程中的合规问题17个,游客投诉率下降12%。
三是加强政策扶持。实施“一宿一策”“扩中提低”行动,出台民宿综合体扶持、人才认定、信用监管等指导性办法,精品民宿占比提升至53.6%,省级金银宿、市级精宿数量居全省前列。
一是柔性执法强服务。深化政府合规履职监管,2022年以来,对涉民宿的全部执法案件开展行政评议,民宿入住率提升17.9%,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9.4%。
二是数智赋能减流程。整合公安、资规、市监等12个主管部门、7个乡镇与金融机构的资源力量,开发“离岛e宿”全生命周期平台数字应用场景,集成建房审批、营业执照办理等多个系统,为民宿主提供全过程“一站式”服务,实现民宿相关业务流程简化20%,推广应用率超过50%。
三是盘活土地带共富。探索“国资+农户”、产业导向、品牌打造等盘活闲置农房的经验做法,在黄龙乡南港村东咀头试点宅基地及农房有偿退出,累计腾退宅基地11040平方米,户均增收2.5万元以上。
一是深化联管共治。构建“1个行业联盟+7个岛际行业组织+11个民宿协会+1026家民宿”共联共管共治机制,开展民宿“法治体检”300余家,解答法律难题385个,全年民宿投诉量及关联警情同比分别下降50%、40%。
二是自治解纷示范。依托“民宿行业自治联盟”,设置民宿吹哨点30余个、吹哨员100余名,优化极端行为预防、旅游纠纷调解等环节。今年涉游纠纷就地调解率达90%以上,游客问卷调查好评率达99.5%。
三是治安环境管控。统筹推进“天网”工程,打造“夜不闭户”治安防控模式,为民宿营造平安经营环境。涉民宿的传统侵财和人身伤害治安犯罪案件均为零,为扫黑除恶全省唯一“零”报告地区。